2011年12月29日早上9时至下午5时,在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上海市政治学会召开纪念上海市政治学会成立三十周年、上海市政治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政治伦理学术研讨会,中国政治学会秘书长杨海蛟教授到会祝贺,上海市政治学会名誉会长王邦佐、顾问曹沛霖、顾问孙关宏、顾问浦增元到会讲话。
王邦佐提出,要面向中国、面向现实、面向世界的学风研究取向。曹沛霖提出对社会现象要有解释力。 孙关宏提出,从科学性出发,培育学术新人。浦增元认为,加强与国际政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
会议产生了新一届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和会长。中午观看《金陵十三钗》,下午,召开“政治伦理与政治发展”理论研讨会和“政治伦理与中国政治发展”实践探索,有七位教授作了演讲。
我在讨论提问中作了点评:一是七位教授没有采用PPT,使上海行政学院这么好的两个多媒体机器都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二是七位教授都从逻辑思辨方面作了分析介绍,缺少对中国政治伦理、上海政治伦理和其他地区政治伦理现象的描述,既没有做个案访谈,也没有提供问卷,没有数据和材料,这在方法论上有瑕疵。
同时,我认为,研究政治伦理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维度:一是人的问题,重视人性和人的生命、尊严。二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同情心、关爱等。三是对权力与利益要进行分析,保护合法利益。四是研究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保护自由权、平等权等。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分析,使政治伦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避免空泛。
作为研究第三部门的学者,我运用参与观察的方法,对学会这一社会团体进行实地研究,对学会的运作与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副会长、会长的产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