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徐永光做客交大畅谈中国慈善体制改革路线图

2012-02-21浏览量:363

过去的2011年,中国的慈善事业受到了公众极大的注目,“郭美美”事件、中华慈善总会发票风波、中国青基会中非希望工程事件、河南宋庆龄基金会医保及投资放贷事件等都引发了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讨论。多事之秋拷问慈善体制,中国慈善体制向哪里改革,改革路径是什么?

2012年2月16日,“文治讲坛”第372讲、“第三部门双周讲坛”第8讲,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处邀请“希望工程”创始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先生做客交大发表题为“慈善体制改革和社会创新”的演讲,就以上问题做了精彩的分享。

徐永光分析了中国慈善体制的生态环境,认为现代慈善(民间公益)的结构应是由政府、慈善组织、受益群体、公众与企业、大众传播这五大主体融合于“慈善文化”这一环境中,形成“5+1”合理分工、运作规范的现代慈善格局。徐永光也结合实例剖析了管民不分的慈善体制对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中国慈善体制改革路线图。具体而言,徐永光认为政府层面需要做到六件事:第一,推动慈善立法,确定慈善的民间属性,保障公民行善的权利;第二,下达慈善组织去行政化的“政府令”;第三,重建政府对慈善组织的监管权威;第四,打破政府对慈善资源垄断、控制,再造慈善生态链;第五,实施普惠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第六,建议设立党中央、国务院慈善工作委员会,协调落实党政各部门在加强慈善立法、推动慈善组织管理服务中的职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慈善组织层面,需要切实做好加快信息公开步伐、加强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建立和完善慈善行业自律机制三项工作。而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从社会层面而言,最重要的是要维护以下权利:正确行使捐款人的权利与义务、捐款完全出于自愿的权利、自主选择受捐组织的权利、自主选择捐赠项目的权利、监督捐款使用结果的权利等。就如徐永光所说,“开启慈善体制改革大门的钥匙就掌握在公众手里”,推动慈善事业改革需要政府、慈善组织、学界、公众、媒体等共同努力。

此次讲座由第三部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家良教授主持,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董事长庄爱玲博士、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管建华副秘书长和张厚业办公室主任、上海青聪泉儿童智能训练中心、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公益组织代表、媒体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硕博士研究生共五十多人参加了此次讲座。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胡伟教授讲座结束后会见了徐永光理事长。(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