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中英慈善法双边研讨会”在上海交大成功召开

2016-10-27浏览量:669
8月18日,“中英慈善法双边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召开。此次研讨会的主办单位是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支持单位是英国慈善委员会、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主任徐家良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曹友谊和英国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吴侨文致辞。
 

 
    本次研讨会共有四个主题:慈善机构认证和注册、慈善机构的监管、如何提升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度、慈善信托。每个主题采取引言人提出研究和实务中遇到的问题,主讲人以英国的慈善实践为例进行主题演讲,最后进入针对性的问答环节。
 
    主题一:慈善机构认证和注册。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卢汉龙教授提出慈善事业透明化、法律规则明细化以及慈善组织界定的问题,上海体育学院思政教研部副教授邰鹏峰提出慈善组织身份认证、税收优惠资格认定、信用资格认证方面的进步与不足。肯尼斯·迪布尔(英国慈善委员会法律服务部主任)对“慈善机构认证和注册”做经验分享,详细介绍了英国慈善委员会的发展历史、认证和注册流程,特别是英国《慈善法》中对13种慈善目的描述。
 
    主题二:慈善机构的监管。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滕世华提出政府和社会的多元化监管主体问题,上海爱德研究中心主任束鹏提出自律和他律、法律具体实施中的裁决权问题。肯尼斯·迪布尔就“慈善机构的监管”从英国慈善委员会的监管角色、标准、方式、作用、规模以及监管失败时的责任承担作了经验分享,认为对于慈善机构的监管,最主要的工作应该是进行行业监管、提高公众信心、获得财政支持、确保代表公共利益。
 
    主题三:如何提升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度。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周俊提出政府和社会对慈善机构经营行为的合理性存在认定差距,上海师范大学慈善与志愿者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祖平教授提出传播、文化、态度、薪酬、规模对信任的影响问题。肯尼斯·迪布尔从慈善机构的资质界定标准、监管方的角色和定位、慈善机构的信任度报告、财务和薪酬等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进行经验介绍。英国慈善援助基金会国际政策主管亚当·皮克林认为监管机构的重要任务不是创造信任,而是营造可被信任的氛围。
 
    主题四:慈善信托。上海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郑乐平认为在慈善法中明确了慈善信托的备案单位,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由于中国刚接触慈善信托,我们想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英国慈善信托设立的基本流程。二是慈善委员会如何推动慈善信托的发展。三是慈善信托发展的趋势。肯尼斯·迪布尔认为从慈善法来看,中国对慈善信托的界定和英国的是很相似的,英国慈善委员会的网站上对相关流程有非常详细的介绍。肯尼斯·迪布尔通过维康爵士的慈善信托案例引出了慈善受托人的职责:按照慈善组织利益最大化行事、有责任感地管理慈善组织资源、遵守慈善组织章程和法律、确保慈善组织基于公共利益开展符合慈善目的的活动、基于合理的谨慎和技能行事、确保慈善组织的责信。 
 
    今年3月16日慈善法发布,9月1日实施,这次会议将对有效实施慈善法和借鉴英国宝贵的经验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来自英国驻上海领事馆、英国慈善委员会、上海市民政局、浙江德清县民政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社科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上海爱德研究中心、上海盈浦社区基金会、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上海荷特宝配餐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服务中心、浙江德清县清禾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等专家学者、政府领导和社会组织实务界人士四十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