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沪上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联合上海飞扬华夏青年社会治理创新中心,共同发起组织了“上海社会组织困境与政策优惠”为主题的在线云沙龙。
本次在线沙龙通过ZOOM云视频会议平台进行,飞扬华夏理事长徐历担任沙龙主持人,上海交通大学徐家良教授全程指导并进行现场点评。围绕主题,在线参与的沪上多家社会组织、公益发展支持平台负责人及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师生发表了精彩的建言。
青浦夏阳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孙军提到自2019年开始政府购买服务的预算已相应减少,在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业务范围被进一步限制,组织转型也比较难,社会组织的生存面临巨大的挑战。
徐汇上海正能社区发展中心主任王多兵表示当前社区志愿者年纪普遍偏大,要想保持志愿者长期的积极性,必须动员年轻群体,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与补贴。另一方面,社工专业服务远远不够,专业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决定着社会工作发展的未来和前景。此外,如何提高社会组织的抗风险意识和能力,有些社会服务关系民生,这是未来政府制定政策需要考虑的方面。
玛娜基金会秘书长周海静表示在这突如而来的疫情中,基金会和社会组织一样深受影响,十分依赖政府对服务的采购和扶持。当下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在实际过程社会组织却很难真正受惠,国家政府可借鉴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制定一整套系统的政策。此外,社会组织或行业也亟需体系化的设计,只有在体系化建设的推动下,社会行业生态才会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
联劝网鲁梅花从公开募捐的角度认真审视了企业、公众以及社会组织等的热情和资金,社会组织应与公募基金会合作,积极拓展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借助相应的平台撬动社区的资源来反哺机构,以支撑机构的发展。
青创社会服务中心主任陆力仁也着重提到了社会组织的财务状况以及行业生态情况。要想改变当前的行业乱象,提高社会组织整体的认可度和竞争力,关键在于理念机制的转变。社会组织行业要像民营企业一样,建立长效理念机制,并成为能解决大量用工的行业领域。整个行业以至整个社会生态逐渐做到往一个更合理更有序的方向发展,才能拥有话语权,让政府真正关注到行业。
心苹公益基金会和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唐海燕主要谈及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组织要自救,寻求公众对自身的支持,努力扩宽自身的资金渠道;二是社会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风险管理,以项目为基础合理发展自身的规模。同时在组织内部管理上设置备用金制度,安排一定的培训活动。
凝爱青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理事长助理李玉珠针对社会组织现阶段面临的困境,谈及三个方面:一是保持好与项目资方的沟通。二是发挥好政社协同的正向效应,探讨建立社会组织人员共享的互惠共赢机制,缓解社区与社会组织面对疫情的共同压力。三是探讨成立一个更大层面、更紧密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联系机制,形成共同发展平台,增强社会组织话语权和意见信息反馈渠道。与此同时,也要进行自我反思和复盘,扩展社会组织业务发展的多元性和抗风险能力的多样性,比如尝试与商业保险进行结合的可能性探索。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张其伟分析指出,当前应援湖北已不再如此紧急,后期社区重建社会秩序的重构以及一系列的援助活动,可能还需要各家社会组织齐心协力帮助,大家可以从中去挖掘一些潜在的机会。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苗欣悦提到在当下的困难时刻,政府政策制定方面的扶持虽然重要,但是也强调它可能是一个循环或者多方面需要共同合作的一个过程,希望从调研发现问题,给出建议,帮社会组织找到解决的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田园博士也强调对社会组织价值评定标准的思考。
大家在沙龙活动中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表达出自身对当下及未来行业发展的思考。活动最后,主持人和徐家良教授对今日沙龙活动进行了总结。当前社会组织由于政府采购服务的减少、防范风险的能力不足以及行业发展的不完全、不专业等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相关政策比较碎片化,不够全面。但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挑战与机遇也是并存的,要从危机变成机遇,需要改变理念,抱团发展,进一步强化行业规范,充分实现上下游的联动,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规范化建设,强化品牌建设和专业化建设。
徐家良教授总结分析:疫情当下,社会组织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刻,不同类别的社会组织所碰到的挑战和机遇不一样。面对疫情影响,社会组织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先做好自我调整,社会组织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扶持。徐教授同时从可操作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予以了具体的建议,也希望社会组织能进一步通过内部的能力建设和治理结构优化,辅以外部促进发展,把危机变为机遇,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使社会组织发展走上一个新台阶,在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平台飞扬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