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做公益,基本上是静悄悄的说,静悄悄的做,外界对公益机构的做法和效果不是非常清楚。现在,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高调地亮出来,让社会各界都知道,公益是什么,我做了什么,谁是这个领域的姣姣者。
诞生于2017年的“公益之申”,是在上海市民政局的支持下,由上海公益新媒体中心、SMG融媒体中心、SMG东方广播中心联合沪上多家主流媒体和复旦交大高校共同参与评选的一份“上海公益榜”,是沪上首家以公益组织、社会团体为主导参评对象,以第三方主流媒体视角为标准的公益榜单评选。
2017年,上海开全国之先河,第一次在进行首届“公益之申”评选,2018年又进行第二届“公益之申”评选,这次评选反映出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特点一:评选类型越来越多,影响面更宽。2017年只评选了十佳公益机构、十佳公益项目、十佳公益故事三大公益榜单。
特点二:报名参加评选机构超新高,参与人员遍布国内外。今年6月,212家公益机构及个人报名本届“公益之申”评选。
特点三:公益理念得到较高认同,愿意参与公益志愿者人数越来越多。今年,超过5万名公众在“公益之申”的平台上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公益组织或项目,近4500人成功地提交报名信息,成为公益志愿者。
特点四:专业媒体记者参与人数多,报道全面。今年共有109名专业媒体记者观看线上完整视频,投出自己的专业票。在109位媒体记者中,共有30多人次明确表达报道意向,并且涉及不同类别、不同领域的公益案例。
与去年比较,2018年“公益之申”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亮点
第一:公益榜单是上海城市公益温度的测量器,上海项目成国家品牌。公益榜单以公益为纽带、以评选为渠道、以榜单为载体,寻找公益典范挖掘公益故事、营造公益气氛、传递公益力量,旨在搭建起公益组织、媒体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彰显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也让公益组织听见民声、民意与民心,真实反映上海这座城市的公益温度。
第二、跨国企业成为上海公益持续发展新的生力军,通过“十佳公益伙伴企业”,沪上公益开拓国际化传播道路。
第三,新旧媒体齐发力,第三方媒体显优势。今年,“公益之申”自启动之日起便受到了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在评选的同时,充分发挥第三方媒体优势,采用评选和宣传有机结合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公益、参与公益。
第四,新媒体新技术传播,公益贴近百姓生活,开启公众参与新模式。公益之申运用“互联网+”的新媒体手段,将参评方的现场评选展示与具象化、易传播的短视频载体相融合,具有“可视化”与“可量化”的传播效果。
第五,大数据报告预示着精准公益和个性化公益。
第六,公益盛典是上海公益界的一大盛会。一年一度的“公益盛典”,全面集中展现上海公益事业发展的最新建设成果,以时代正能量与人文关怀,彰显上海这所现代化城市的温度、内涵与品质。
作者:徐家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